编者按: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9月25日聚焦——北京中医药大学:立足区校共同体,打造育人新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东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依托密云区丰富的区域资源优势,与密云区开展“大思政课”区校共同体建设。学校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共同编写教案、推进教学资源开发,推进“实践基地+”育人建设,系统共筑区校共同体“大思政课”育人模式。
搭建区校共同体实践基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密云区共同制定《区校共同体建设任务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多次召开“大思政课”区校共同体工作推进会,深入考察“大思政课”实践基地。
202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密云区工农共同完成白乙化烈士纪念馆、邓玉芬雕塑主题广场、密云水库展览馆、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蜜蜂大世界科普馆、邑仕庄园葡萄与葡萄酒科普馆、金叵罗农耕文化体验园、北京极星农业科技园、蓝山安全科普教育馆、古北口镇、鲜药博物馆等11家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大中小各学段教案的编写,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展开剩余68%2023年12月20日,学校聘请密云水库展览馆吴琼馆长作为“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思政课特聘教师,邀请其走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为学生讲授密云水库的生动故事。2024年11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特色公选课,组织学生前往密云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密云水库展览馆和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展览馆开展实践教学。2024年11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前往密云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调研。2025年2月20日,学校师生一行赴密云区大城子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2025年6月5日,密云区大城子学校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以“培根铸魂 精诚育人”为主题的走进市一体化德育基地校(高校)活动——北京中医药大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果展示交流暨教师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共同探讨一体化育人的创新路径。
打造以密云水库为主题的“大思政课”
北京市密云区拥有密云水库、密云水库展览馆等水库精神传承资源,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等红色基因赓续资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不老屯天文台等绿色科技创新资源,雾灵山、司马台长城等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古北口河西村、溪翁庄金叵罗村等乡村建设资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坚持立德树人,聚集密云“保水、护山、守规、兴城”的理念,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长城文化资源,突出传统育人资源与现代科技资源交相辉映,逐渐构建以密云水库为主题的“大思政课”育人资源共同体,共同开展理论研究、集体备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等工作,扎实推动大中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工程,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地育人资源。
学校围绕密云水库录制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育人视频,结合密云水库建设的决策、建设、移民、保护、发展五个篇章,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奉献精神,学习“两山”理念在密云的实践,感受密云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建设发展,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积极行动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当中。
依托中医药传统文化开发育人资源
学校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强化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渠道、汇聚一体化建设的强大合力、贯通一体化建设的资源供给,不断筑牢“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深度挖掘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方面,发挥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功能,逐步建构起了与中小学共同开发课程的运行机制。学校“依托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承担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服务项目,编写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实践指南》(小学篇)《中医药文化校园普及读本》《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4册)等系列教材读本。学校联合东城区宏志中学,建立了中医药“杏林”实验班,打造普通高中中医药文化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中学开设《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药概论》《中医之旅》等课程,并安排学生到学校中医药体验馆参观,为青少年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搭建了重要平台。学校建成“大医精诚医德厅”展厅,成立“新时代医德医风医道研究中心”,努力用好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动“大医精诚”理想信念融入中小学,积极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思政课育人体系等,打造一体化育人平台,形成辐射效应。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前线客户端
作者: 袁和静 韩林辛
发布于:北京市嘉旺网-股民配资炒股-炒股配资门户网-配资操盘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